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周国现 李轩)2022年11月,竹山县被评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该县官渡镇、上庸镇被评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标志着竹山在践行“两山”理论,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近年来,竹山县委县政府依托生态自然优势,擦亮山水底色,聚力将竹山打造为康养胜地。
凸显绿色康养产业地位
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竹山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肩负着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竹山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生态保护,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立足“生态立县、生态强县”,厚植生态底色,高位推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八百里堵河纵贯竹山全境,形成了南起大九湖,北至堵河口的“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范围辐射张湾、郧阳、房县、竹山、竹溪5个县(区)19个乡镇,区域面积4000余平方公里,涵盖人口38万人。堵河两岸风光旖旎、山水秀丽,有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大百川森林公园,有堵河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形成的高峡平湖“五湖连珠”,有万亩高山草甸、千峰山峦竞秀,形成了一幅秀美的“堵河画廊”。这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4%,主要水体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以上,区域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区域内有水杉、珙桐、杜仲等国家保护植物19种、常见野生动物300余种,堪称人间桃源,天然氧吧。
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做好绿水青山文章,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金山银山常有、绿水青山常在,该县立足资源禀赋,高位推进绿色康养产业发展。
——竹山县十四届党代会将“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纳入“一核两带三为主”发展布局,正式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2021年竹山县委、县政府印发了《竹山县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全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构建起了“一轴七组团”空间开发格局,以堵河干流和G242国道——S281省道形成的水陆交通廊道为轴线,加快生态康养旅游资源开发,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七大旅游组团取得突破性发展。
——竹山县十四届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将文旅康养产业同轻工产业、绿松石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同步协调推进,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地位实现历史性突破。
——2022年11月,竹山县委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把绿色康养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召开了十五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竹山县落实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行动方案》,明确了打造“能源强县 康养胜地”发展定位。
打造绿色康养产业标杆
坚持规划先行。为加快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县建设,2022年,《竹山县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这本历时近一年时间编制的规划文本,为“十四五”期间竹山绿色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蓝本”。规划将竹山定位为国家全域森林康养产业旅游示范区和国内知名森林康养目的地,要求竹山依托区位优势,高质量、高标准打造森林康养、农业康养、文化康养、运动康养产品,按照综合联动、多位一体、多点布局的思路,多产业融合发展康养产业,以“碳中和”为发展理念,注重低碳环保,将竹山打造为低碳型全国森林康养建设试点县。
树立康养产品典范。2022年6月8日,计划总投资3.8亿元的九华山森林康养基地一期工程九华林舍民宿正式开业,这座位于深山密林之中的高端民宿,如同一座“绿色城堡”。整座民宿以青瓦白墙、竹篱毛石材料为主,尽显典雅朴素、绿色自然之态,住进房间,游客可以通过全景玻璃看到远处苍山翠幕、近处茂林修竹,感受到康养疗愈的全新体验。目前,九华山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项目已经被纳入该县“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项目按照“林上观光、林中树屋、林下餐厅、湖边露营”开发理念,高标准建设了珍稀植物园、森林观光火车、生态餐厅、森林露营基地等特色度假康养产品,加快打造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森林康养旅游综合目的地。
完善产业发展要素。2022年8月19日,洪大路改扩建工程正式批复。全长42.79公里的洪大路,将横贯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途经神农洞、瓮子口、浪鹰岩、顺水坪、天生桥等地,沿途风光秀丽、植被茂盛,是连接神农架、武当山最美丽的绿色走廊。该县高度重视此条线路建设,已将洪大路纳入“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在项目建设前期,提出要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持续做好做活做细好山好水好风景的文章;要将洪大路打造为“最美旅游公路”,配套建设风景廊道、驿站、自驾营地等康养旅游设施,通过高标准建设洪大路,盘活该县南部片区优质康养旅游资源,推动南部绿色康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增强服务软实力。为加强森林康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水平,加速实现“两山”转化,打造高质量森林康养强县。2022年9月21日,该县在太和梅花谷森林康养基地举办了八期全国初级森林康养师培训班。全县林业、文旅、民政、卫健及康养企业等1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来自全国康养、中医药、旅游等行业的顶尖专家学者、运营管理人才、规划设计企业负责人现场授课。课程围绕森林康养产业化发展、森林康养疗法、五感体验、森林康养特色资源开发与课程设计、森林康养风险管理与应对等方面对康养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培训。“康养是门大学问,培训会的理念也很新颖,让我开了眼界,也给我们正在创建的全省首个水上运动康养基地明晰了发展思路。”该县参加培训班的圣水湖森林康养基地经理余峰说。
近年来,该县着力打造高质量康养旅游产品,高标准推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成功创建了2家4A级旅游景区、1家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家国水利风景区、1家国家湿地公园,康养品牌体系日益丰富。
延长绿色康养产业链条
近年来,该县以绿色康养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康养+旅游”理念创新培育新业态,带动居民发展特色康养产业,绿色康养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农特产品销路广。“山羊肉不够卖!”一大早,在竹山县第五届腊梅文化旅游节大集上,太河村村民吴远平宰杀的两只山羊就被游客预订了。“景区组织我们将家畜家禽在活动现场宰杀,来逛节会的游客可以买到最新鲜的年货,价钱也跟市面上的差不多,游客们买得放心、买得舒心。”2022年1月9日,腊梅文化旅游节在太和梅花谷森林康养基地开幕。该县已连续5年开展此类节会活动,旨在以节会活动带动绿色康养产业发展,延长绿色康养产业链条。活动每年都吸引近千名游客和周边地区知名产品展商前来参会,各大媒体也会争相报道。通过举办节会活动,汇集人气,宣传推广绿色康养资源,特色绿色康养产品有了销路。活动现场,120万本地农特产品被商家认购,以前不起眼的农产品通过宣传包装也买上了好价钱。景区自制的天然腊梅纯露、梅花茶、腊梅精油成为“爆品”,被现场游客争先抢购。此外,活动给当地村民搭建了展销平台,提供卖货场地,以前村民因为交通不便,货物没有销路,现在,节会活动吸引游客过来,有了客源,村民自己酿的“苞谷烧”,自己晒的笋干,自己熏的豆腐干等农特产品都成了抢手货,在家门口赚钱,村民们都乐开了花。
康养民宿供不应求。“在这里吃饭是一种享受!”十一长假,来自甘肃的王先生一家报了由十堰亨运集团推出的竹山康养两日游,对九华林舍的环境赞不绝口,“感觉置身于森林浴场,空气清新,康养宜人”。九华林舍所在的九华山,植被覆盖率高达95%、负氧离子常年维持在3200个每立方厘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4℃,珍稀动植物2000多种,享有“堵河绿色明珠”和“天然动植物园”之美称,是天然的森林氧吧和休闲避暑圣地。据林场负责人介绍,民宿60%以上的食材都是就地取材,有机无污染,为满足游客消费需求,林场还推出了笋干、蘑菇干等加工农产品,十分畅销,十一长假前,九华林舍50余间精品客房被预订一空,日平均游客接待量上千人,农家乐更是一桌难求。
采摘园里“钱”景好。走进五福龙井智慧农创园,五颜六色的小番茄整齐排列在支架两侧,果实饱满诱人,熙攘的游客拿着篮子在园内采摘。据了解,五福龙井项目是该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园区呈“一轴三园”布局,“一轴”即以韩溪河河流为轴线,“三园”即农智园、农耕园、农研园,这个项目是一个集智慧农业、农耕体验、教育研学、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独具竹山特色的农旅三产融合的生态示范基地。该通过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进产旅融合,让美丽乡村引来游客,村民不出村就能赚到钱,让特色农业可持续获得效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