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索引号
011446809/2024-48812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工业、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发文日期
2024年10月31日 16:45:00
发布机构
竹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文号

                                               

竹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

竹山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网上公示

  

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障社会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依据规划公示的相关规定要求,现对竹山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征询市民意见,若有意见建议,请您于公示期内实名书面向我局反映,我局将积极汲取相关意见。

  

一、项目概况

  

规划范围为竹山县中心城区24平方公里。

  

二、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十堰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规定》(试行)及其它法律法规、规范、规章

  

三、公示地点

  

1.新闻媒体:《竹山政府网》。

  

四、公示时间

  

12024824日至2024924日为市民征询意见期,任何意见建议请于该时间段内实名书面向我局反映(或发到指定邮箱)。

  

五、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222191 地址:竹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竹山县北大街35号) 邮箱:1071782116@qq.com

  


  

竹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824

  

    规划范围和规模

  

规划范围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6.99平方公里,其中开发边界内建设用地面积9.2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15万人。

  

包括老城片区、南门莲花片区、鱼岭片区、潘口综合片区、城北新城片区。其中老城片区规划常住人口为7.5万人,建设用地面积464.05公顷;南门莲花片区规划常住人口为2.6万人,建设用地面积532.64公顷;鱼岭片区规划常住人口为1.4万人,建设用地面积232.26公顷;潘口综合片区规划常住人口为2.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292.57公顷;城北新城片区规划常住人口为1.5万人,建设用地面积177.74公顷。

  

    规划定位

  

落实竹山县战略规划,发挥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作用,立足山水、文化特色,打造以综合服务、旅游服务、品质宜居为主要功能的就地城镇化核心区、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山水园林城市。

  

    功能布局

  

规划优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构,形成“一轴、两心、五片区”的功能结构。

  

一轴”:即沿堵河两岸形成的城市发展轴;

  

两心”:包括老城综合服务中心和城北新城服务中心。依托老城区,逐步有机疏散,改善居住环境,以公共服务、滨河宜居、商业贸易为主导功能,通过现状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形成高品质老城综合服务中心;城北新区布局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医疗教育、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城北新城服务中心。

  

五片区”:包括老城片区、南门莲花片区、鱼岭片区和潘口综合片区、北城新城片区。

  

老城片区:逐步有机疏散,推进城市更新,改善居住环境,以公共服务、传统商业、宜居生活为主导功能,打造高品质精细化城市综合组团。注重控制新建地块的建设强度,为城区“减负”。

  

南门莲花片区:以特色商业、休闲旅游、临山滨水品质居住、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通济沟建设成为电子产业研发生产集聚区,重点发展智能电子等产业。

  

潘口综合片区:承接老城区一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集聚教育资源,形成教育集聚区,依托轻土坝背山环水的优美环境,打造临山滨水高品质居住区和休闲观光旅游区。

  

鱼岭片区:以生态工业生产为主要功能,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同时配套居住、教育、物流、农贸等功能用地,打造县城南部的产城融合示范片区。

  

城北新城片区:主要承接老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布局高品质居住区,配套商业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形成城区公共服务副中心,重点发展新能源、农产品研发与电商等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园。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根据湖北省《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标准》,深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县级—社区级”二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包括2个城市综合中心(老城综合服务中心、城北综合服务副中心),145-10分钟社区生活圈设施。

  

    行政管理设施

  

县级:规划保留现状县级机关单位用地。

  

5-10分钟生活圈:规划保留12处社区综合服务站,新建9处社区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站内应配套社区服务大厅、警务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居民活动用房、阅览室、党群活动中心等设施。

  

    文化设施

  

县级:保留现状的“秦巴文化艺术中心”,并将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整合至秦巴文化艺术中心,形成“五馆两中心”;保留绿松石广场东侧的博物馆、堵河源宣教中心、竹山科技馆和工人文化宫;新建城北综合文化中心,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等功能于一体;新建悬鼓洲文化会展中心和悬鼓洲大剧院。

  

5-10分钟生活圈:保留现状6处文化活动站,新建17处文化活动站。

  

    教育设施

  

职校: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高中:竹山一中、南山外校鱼岭校区。

  

中学:保留现状行知学校(九年一贯制)、南山外国语学校(九年一贯制),改扩建2(茂华中学、潘口中学),新建1(城北中学)

  

小学:保留现状3(实验小学、恒升小学、龙王沟小学),扩建小学4所(潘口小学、张振武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明清小学),新建2(城北小学、鱼岭小学)

  

幼儿园:保留现状13所,改扩建3所,新建8所。

  

托儿所:规划新建23所。

  

    体育设施

  

县级:保留现状的竹山体育馆,规划2处县级体育设施—城北体育馆、潘口体育馆。

  

5-10分钟生活圈:规划保留2处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分别位于城西公园及堵河文化广场);对外开放人民医院及茂华中学2处运动场地;新建26处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

  

    医疗卫生设施

  

县级:保留现状南门中医院,扩建人民医院;保留现状3处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十堰麻风病医院、妇幼保健院;新增1处综合医院,即城北医院。

  

5-10分钟生活圈:规划保留现状1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1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福利设施设施规划

  

县级:保留现状窑沟福利院,扩建水晶沟老年养护院(与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合建);新建3处养老中心/养老院,分别为城北养老院、黄毛观养老院和莲花福利院。

  

5-10分钟生活圈(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不独立占地,与其他建筑合建。规划保留现状12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增18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七)其他设施规划(农贸市场)

  

县级:规划扩建兴坤农产品批发市场。

  

5-10分钟生活圈:规划保留现状2处农贸市场,包括西关农贸市场、东门农贸市场;规划新建11处农贸市场,其中8处与停车场合建,包括明清农贸市场、大街农贸市场、明清大道农贸市场、城西农贸市场、小漩农贸市场、南门农贸市场、莲花农贸市场、桃花源农贸市场,其他3处独立建设,包括城北农贸市场、桥东农贸市场、轻土坝农贸市场。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综合公园2个、社区公园7个、专类公园5个,公园总面积为355.04公顷,人均公园面积23.67平方米/人。其中综合公园为南山公园、龙背山公园,总面积为184.62公顷;社区公园为北城公园、朱雀公园、明清社区公园、郭家山公园、北星河社区公园、阳光景苑社区公园、桃花源公园,总面积为22.10公顷;专类公园为明清北山郊野公园、城西公园、南门滨水公园、南门洞文化公园、桥东滨河公园,总面积为137.01公顷。游园总面积11.31公顷。

  

    综合交通

  

(一)区域交通

  

规划加强城区内道路与对外通道的交通衔接,新增4条道路,包括城北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园分别至溢水至楼台的两条一级路、G242新线(邓坪东侧)、上庸一级路;提升7条道路,包括竹向路、霍河路、346国道、十竹路、上庸一级路、潘口一级路、谷竹高速与竹山县中心城区内部道路的快速连接。

  

(二)道路交通

  

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骨干路网系统,优化片区路网结构,增加微循环支路网,整体形成“一内环、双半外环”的主干路路网系统。

  

一内环骨架”:为纵横大道,环绕老城核心区。

  

双半外环”为连接各组团的环型通道。鱼岭片区半外环由南山隧道、鱼岭隧道、兴鱼路、鱼跃路、庸都大道、庸都大桥组成;城北新区半外环由城北绕城一级路、潘口一级路组成。

  

主干路红线宽度按16m—32m控制,次干路红线宽度按12m—18m控制,支路红线宽度按照8m—12m控制,同时考虑到山地城市特点和交通运行特征,各级道路均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

  

(三)公共交通

  

建立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以定制公交、循环公交、通勤公交及出租车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公交智慧化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效率。结合城乡公交、旅游公交于高客站建设区域公交枢纽。

  

(四)慢行交通

  

结合中心城区山地特征,增设步行通道,连山串水,走街串巷,构建通山达水、美观便捷的慢行系统。

  

(五)交通设施布局

  

整体采取“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的规划建设策略。同时结合城区山地特点,集约用地,通过覆土、立体化开发等模式,将部分停车场与其他设施合并设置,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率。加强停车设施与充电设施布局的衔接,推动停车充电一体化建设。

  

    规划控制

  

(一)建筑高度控制

  

综合考虑临山界面、滨水界面、山城视廊,同时严格落实住建部及湖北省的相关文件要求,新建住宅不超过18层、54米,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竹山新建建筑高度最高不超过80m

  

建筑高度分区分为五级:

  

H12米,主要为绿地、幼儿园、加油站及社区配套设施;

  

13H≤24米,主要为鱼岭、城北、通济沟工业区、轻土坝、小漩、悬鼓洲、桥东及老城区内多层为主的居住区、郭家山龙背山景观视线控制区;

  

25H≤36米,主要为老城区、东坡湾、鸡公岭沟、大石沟住宅区,平均7-9层控制,最高不超过11层;

  

37H≤54米,主要为新建住宅区,包括鱼岭、城北新增住宅区。

  

55米以上,主要为现状已建或已批的高层区域。

  

(二)开发强度控制

  

按照“差异管控,疏密有度”的强度控制策略,严格管控城市开发强度。规划城区开发强度分为五个分区。地块的容积率控制数值,一般按上限值控制,其中工业仓储用地按下限值。

  

容积率小于等于1.0的建设区域,主要指多层为主的学校、市政设施、改造村居等用地,在城区中零星分布。

  

容积率在1.0-2.0之间的建设区域,主要为部分商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多层小高层居住用地、工业仓储用地,主要分布在鱼岭片区、轻土坝、通济沟、城北新区及老城区。

  

容积率在2.0-3.0之间的建设区域,主要为高层居住用地,分布在人民路两侧、城北新区、明清新建区、鸡公岭沟等高层住宅较为集中的区域。

  

容积率在3.0-4.0之间的建设区域,主要为现状,分布在人民路以南的老城区。

  

容积率在4.0以上的建设区域,主要为现状,零星分布在老城区、南门莲花片区。

  

(三)建筑密度控制

  

地块的建筑密度控制数值,一般按上限值控制。

  

    规划实施

  

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规划管理机制。将详细规划成果纳入数据库,建设全县详细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依法、规范、统一、高效和高质量地推进规划实施,支撑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依据详细规划,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以及实施城乡开发建设、整治更新和保护修复活动,激发发展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图纸:

  

    土地利用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绿地系统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建筑高度分区规划图

    开发强度分区规划图

    建筑密度分区规划图

  


附件:01土地利用规划图.jpg
附件:02功能结构图.jpg
附件:0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jpg
附件:04绿地系统.jpg
附件:05道路交通规划图.jpg
附件:06建筑高度分区规划图.jpg
附件:07开发强度分区规划图.jpg
附件:08建筑密度分区规划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