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秦古镇委员会 秦古镇人民政府
关于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情况报告
2022年,秦古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共竹山县委 竹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竹山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和《竹山县2022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精神,认真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创新和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氛围。现将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健全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成立以镇党委书记杨中兴同志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建立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并提交述职述法报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村书记、镇直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章立制,依规治党,落实执规责任制和党务公开工作,高规格多层次全方位统筹谋划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同时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二)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法治化。镇领导高度重视决策前的调查研究,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的审查制度,在涉及镇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始终坚持由部门提出议案,主管领导先期审查,最后提交镇党政班子讨论决定的制度和程序,防止行政决策的随意性,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水平。同时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镇党委狠抓规范性文件质量,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立项制度,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对规范性文件的立项、起草、审查、备案、决定等作了明确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具体操作。
(三)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推进文明执法。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综合运用现场记录设备、视频监控设施等记录手段。严格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完善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派出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督管理所等职能部门联动,有效解决基层执法力量单薄、后续强制执行力薄弱等情况,充分维护执法人员自身权益与人身安全,保障执法效果。
(四)完善社会治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秦古镇充分认识到依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是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始终致力于完善社会治理,依法化解矛盾,畅通信访调解渠道,多次专题听取政法办等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情况汇报。严格按照《信访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工作思路,在处理群众信访矛盾过程中,引导信访人员依法信访,引导教育群众合理合法解决矛盾。2022年,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10余人次,组织工作专班调解疑难矛盾问题15件,化解调处各类信访矛盾问题200余件,处理网上各类信访件142次;落实领导干部坐班接访、带案下访机制,强化矛盾化解力度。实行矛盾纠纷、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一岗双责”领导包案等重要机制,重点调处了“4.8”事故、雷家坎乡村建设等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发挥舆情信息收集作用,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职权,切实维护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
(五)强化普法宣传工作,深入推进全民守法。秦古镇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工作。普法工作过程中,与时俱进,积极推广创新普法工作方式,全力提升普法宣传工作效果。一是组织干部带头学法。组织全体政府干部参与网上无纸化学法用法,参加学习率和考试通过率均达到100%。组织全镇33名“乡村法律明白人”轮训2次,提升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二是动员群众学法用法。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把“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向帮扶对象宣传依法治国、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等法治观念,不断提高农村人口法律意识。通过“走访评”、群众会、院落会等方式,积极深入群众宣传《宪法》《民法典》《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知识,不断提升居民的法治观念;三是加强宣传普法惠民。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余32场次,共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单5000余份,发放禁毒、反邪教册子1500余份,悬挂法律宣传条幅40余幅,刷写法律标语100余处,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大幅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意识仍需增强。工作人员缺乏运用法律的思维和方法解决法律问题的惯性、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层面较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多,对法治政府建设关注研究少,行政执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仍需提高。
(二)法治人才较为匮乏。法治政府建设与依法行政的开展离不开法治人才但是接受过正规法学教育和法治培训的人员较少,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存在欠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社会环境有待优化。部分群众的法治观念薄弱、素质不高,不配合执法、不依靠法律途径维权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仍有存在,普法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入,活动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行政监督与问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政治监督和民主监督真正深入到政府决策、行政、执法等关键环节;充分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运用网络和大众的力量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把政府的决策、立法、行政和执法过程向公众开放,确保公众充分的知情权。
(二)提升普法宣传效果。坚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在全镇组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宣传宪法、民法典,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全民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镇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形成法治政府建设合力。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引导、组织、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中的积极作用,加强镇级法治建设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
(四)加强学习培训。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法治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宪法、民法典等通用法律知识、行政法规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