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2021年11月8日在县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冯 波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五年来,县人大代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共针对政府工作提出建议760件,其中会议期间提交建议638件、闭会期间提交建议1件、“代表行动”提交建议121件。这些建议反映了民情、凝聚了民意,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推动了政府系统更加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在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677件,占总数的89.1%;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65件,占总数的8.5%;因受现行政策和客观条件限制留作参考18件,占总数的2.4%。办复率、代表满意率均达100%。具体办理情况如下:
(一)把握政策机遇,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抢抓精准扶贫和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等重大机遇,积极谋划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针对代表提出的交通方面建议,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十竹路、宝丰一级路、242国道上庸至峪口段、佑东路、得大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通车,242国道邓坪段复建工程顺利完成,石门大桥、松树岭至武陵峡旅游公路等建设项目列入“十四五”交通规划,全县一、二级公路乡镇集镇通达率分别达41%、100%,“村村通客车”实现全覆盖。针对代表提出的乡镇通信基站建设方面建议,积极争取基站项目,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县累计建成基站2943个,核心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4G信号通达所有行政村。针对代表提出的电网改造升级方面建议,大力推进城乡电网建设,新增110千伏变电站1个、35千伏变电站2个,新建悬洪二回110千伏线路1条,新建和改造35千伏线路7条,供电能力不断提升。
(二)立足资源禀赋,全力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针对代表提出的加快茶叶、食用菌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议,相继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茶叶扶贫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食用菌扶贫产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烟叶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针对代表提出的加快竹产业发展建议,成立了竹产业建设指挥部,出台了《关于系统化推进竹产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竹产业基地建设、老竹林改造培优、竹产品加工营销等扶持措施。针对代表提出的加快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建议,出台了《竹山县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整合力度,强力推进沿线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初步形成了“一轴七组团”全域旅游开发格局。
(三)聚焦民生改善,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民生改善是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政府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持续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针对代表提出的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等方面建议,先后实施全面改薄、校安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700多个,高标准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55所、合格村级教学点85所,新(改)建学生食堂114个、教师周转宿舍951套,累计投资10.5亿元完成了县职教集团学校迁建、恒升小学新建等项目。针对代表提出的乡镇卫生院投入不足、卫生人才队伍稳定、老百姓就医难等问题,县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乡镇卫生院经费预算连年递增,17所乡镇卫生院、244个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竹山县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竹山县乡村医生基本养老保障实施办法(试行)》,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代表提出的村副职干部参加养老保险方面建议,今年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促进乡村治理的工作方案》,明确规定“给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现任村副职干部每人每年1000元缴费补贴”。
(四)围绕环境提升,全力推进美丽竹山建设。改善城乡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针对代表提出的城镇建设方面建议,县政府紧紧围绕“一核两带三为主”,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纵横大道、人民路、十堰路、北大街等城市主街区完成改造升级,北大街交叉路口天桥、郭家山人行栈道和14座垃圾中转站、16个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针对代表提出的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城区主干道机动车辆停放和县城出口道路综合整治等方面建议,县政府先后实施东门、大街等5个片区棚户区和63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了城西出口道路改造。同时以“五城联创”为契机,加大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力度,实施城区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对主干道机动车辆停放持续开展联合整治。针对代表提出的乡村环境整治方面建议,县政府大力推进“5+1”行动,先后建成2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启动了6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和麻家渡、宝丰、擂鼓等“擦亮小城镇”试点乡镇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办理责任。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坚持将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认真研究,统筹推进,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办理任务。每年县人代会召开后,县政府及时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对建议进行现场交办,压实办理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对代表建议中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协调,专项研究,逐项落实。县政府副县长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将办理工作与分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各承办单位按照要求,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分工负责的办理机制,制定详细办理方案,狠抓责任落实,促使建议办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办理质量。一是加强协调沟通。严格按照见面沟通率和代表满意率达到100%的目标要求,加强与代表面对面沟通,了解代表真实意图,共商解决办法。二是强化督办检查。将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重点督查内容,按照时间节点,采取电话催办、专项督查等方式,及时跟进办理进度,扎实推进办理工作。三是严格考核管理。不断完善建议办理考核机制,将各承办单位加强与代表沟通联系、采纳落实代表建议、规定时限内办结、办理结果公开和代表满意度等方面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办理好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落实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四是公开办理结果。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对县政府系统历年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在门户网站进行公开,公开率达98.7%。
(三)充分调研论证,放大办理效果。县政府及各承办单位在谋划部署、推进落实相关工作的各个环节,深入开展细致调研,充分吸纳代表的意见建议,科学制定详细解决方案,努力让代表提出的问题真正落地落实。针对代表提出的加大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县卫生健康局全面整合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医院、疾控健康管理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资源,组建了“1+4+N”医共体,建成了三个医疗联合体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检验中心和介入诊疗中心。针对代表高度关注的茶叶产业后续发展建议,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了《2021年竹山县茶叶产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全县幼龄茶园在原三年奖扶政策结束后,再延长三年奖扶措施。针对建设溢水高速产业园建议,县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已对收储十巫高速溢水互通东川片区土地建设产业园区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已完成地勘报告和规划方案编制等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五年来,在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县人大代表的关心关注下,县政府全面完成了代表建议办理任务,办理工作水平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随着代表履职的深入和办理任务的深化,办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正逐渐显现。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政策和财力限制,一些代表建议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只能采取分步实施、确保重点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从主观上看,涉及跨系统、跨部门之间办理的建议,协调力度有待加强,办理合力还需要增强;少数单位承办措施仍停留在就事论事阶段,对一些涉及长远规划需要分步骤推动才能实现或解决的,向代表说明解释还不到位,面对面沟通尚未达到100%。
下一步,县政府将重点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代表建议当作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把办理好代表建议作为推动政府工作的“加速器”,切实加大督办指导力度,高质高效完成代表建议办理任务。二是在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积极推行现场办公、联合办案、上门走访、会议协商、代表全程参与等办理措施,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效和水平。三是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对已经办理到位的建议,及时总结经验、举一反三,积极推动同类问题全面解决;对尚未办理到位和已经列入解决计划的,加强跟踪督办,争取尽早落实到位,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是县十九届人民政府任期的起始之年,面对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创新思路,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措施,全面提高代表建议办理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回应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关注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