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在竹山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共完成审计项目30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861.5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17573.12万元,提出审计建议79条,移送案件线索2件。
一、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收入511111万元,支出443150万元,结余67961万元;政府性基金决算收入92834万元,支出88304万元,结余453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收入155403.87万元,支出154108.04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295.83万元,滚存结余82863.5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收入288万元,支出277万元,结余11万元。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精准,少编列财政预备费;
2.部分非税收入未及时解缴国库;
3.未履行法定程序调整预算;
4.预算执行不到位;
5.财政资金滞留未及时下拨;
6.出借财政资金逾期未收回;
7.存在以预拨经费方式形成事实上无预算支出;
8.应收应付款项未及时清理。
9.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延伸发现:部分单位存在预算结余过大,往来账款长期不清理等问题。
二、政策跟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未编制和发布科技项目指南,连续3年科技资金预算支出未增加。
2.往来资金清理不及时,应纳入管理资金未全部缴库。
3.固定资产未及时登记入账。
4.大额资金支出未履行报批程序、违规大量使用现金支付、加班误餐费支出不合规、政府采购询价不规范等。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预算执行不规范。预算超支,非税收入未上缴财政,改变专项资金用途和扩大开支范围使用资金等问题。
2.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4.工程管理不规范。一是招投标程序不合规,应招标未招标,二是将工程项目直接发包给个人;三是工程项目变更手续不全等问题。
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方面:一是全县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数量减少;二是2021年省自然资源厅认定耕地“非粮化”地块图版整改不彻底;三是违法侵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四是建设用地“批而未供”;五是殡葬改革推进缓慢造成土地资源闲置。
2.矿产资源方面:绿松石开采存在安全隐患。
3.林业资源方面:一是林地数据更新不及时;二是精准灭荒任务未完成;三是未经批准占用林地。
4.水资源管理方面: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隐患,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存在不达标的现象;二是“河长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5.生态环保设施方面:一是污水处理设施未按期投入运行,农村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和部分乡镇污水处理站运行不正常;二是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推进缓慢。
6.农村环境整治方面:一是未建立秸秆回收及综合利用机制,存在秸秆焚烧现象;二是敞口垃圾池尚未完全取缔。
7.其他方面:一是部分医院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二是硒元素未充分开发利用形成产业。
五、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地方储备粮管理:一是往来账款长期未及时清理,应收应付账款挂账。二是违规向职工借款且未纳入账内核算;三是粮食贷款未按规定封闭运行;四是坐收坐支非税收入;五是未按规定建立轮换风险准备金;六是未完成粮食轮换计划,多领取轮换补贴。
2.通用机场征地拆迁复建:一是挤占征地拆迁资金用于其他项目支出;二是超标准兑付和使用征地拆迁资金;三是征地拆迁、复建工程进度缓慢
3.健康扶贫补充医疗保险:健康扶贫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清算不及时,存在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的风险。
4.惠民惠农资金“一卡通”:一是超范围发放惠民惠农补贴;二是审核部门把关不严,导致就业补助资金违规领取;三是补贴对象身份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补贴对象数据不精准。
六、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不到位。存在应招未招、招标程序不规范、未批先建、采购程序不到位等问题。
2.工程现场管理不到位。存在涉嫌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结算签证管理不规范,施工单位资料管理、变更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3.未按规定执行工程概算、财务核算。具体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超批复概算;二是未督促中标单位提交工程履约保证金、履约保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三是扩大开支范围;四是结算价款不实,多计工程价款、多计建设费用、多计项目管理费;五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结工程款、14座水库项目超付监理费;六是已完工项目未及时组织竣工验收、未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或编制有误等。
七、国有企业审计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少计提折旧、少记固定资产;二项目效益不佳、未纳入存货资产管理、债权不真实且长期挂账;三是记账凭证附件不全、会计科目使用错误、会计记账不连贯、少计收入等,四是虚列在建工程,应付账款未按权责发生制入账导致低估负债。
2.融资担保方面问题:一是县财政未按规定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代偿基金,省级中小实体经济发展资金逾期未依法退出、省级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专项借款逾期未收回、超付担保费补助;二是内控管理不到位;三是担保放大倍数不足;四合作的银行贷款利率过高多收企业利息,且不承担代偿损失;实体资金担保贷款数据不一致;未严格执行“政银企”三方合作协议,在有担保的情况下要求企业提供质押保证金。
八、审计建议
1.优化调整支出结构。一是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应严格执行过紧日子的要求,采取定员、定额的办法,参考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合理编制。二是各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应严格项目库管理,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参考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在项目库中优中选优,科学编制项目支出预算。三是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支出,集中财力补短板、强弱项。
2.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着力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围绕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二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高效发行使用新增债券,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建立结余结转资金收回和盘活存量资金的长效机制,全面清理“家底”;四是积极推进惠农惠民补贴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加大对民生资金和重大项目信息公开和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惠民政策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直接惠企。
3.认真落实整改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审计整改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持续发挥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落实、部门主责、审计督促的整改工作机制作用,加强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区分问题形成原因和性质,划定整改类型,明确整改期限,全面彻底及时整改问题。三是立足标本兼治,查找问题背后的制度性漏洞、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缺陷,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加强分析研究,推动完善长效机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