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十四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
(2021-2025)
一、全县自然资源概况
竹山版图面积3586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存在三大特点:实有耕地面积54万亩,多分布在山地丘陵与沟壑之间,地块零散,坡度大,集中连片的缓坡旱地和水田占比小,人均耕地仅1.2亩,耕地资源稀缺,占补平衡挖潜难;矿产资源丰富, C+D级储量的矿产资源达8大类32种,战备资源铌-稀土矿、特色资源绿松石和银金矿、建筑石材硅质板岩等矿种储量丰富,利用价值大,资源管护战线长,难度大;竹山、阳日湾、青峰断裂带过境,地质环境脆弱,因轻频地震、水电开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诱发滑坡体近千处,1.6万户近5万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威胁。
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拓宽用地渠道坚守耕保红线,坚持绿色探采规范矿产秩序,加强地灾防治保一方平安”的工作主线,认真践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服务大局、维护稳定”资源管护职责搞好规划工作,做足“争项目,保发展,促稳定,维权益”大文章,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
二、十三五期间自然资源管理情况
十三五期间,竹山搭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增耕地占补平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地灾防治和绿松石被列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等扶持快车,围绕“注重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谋篇布局,在守住“耕地保护、地灾防治、矿山安全生产”底线的前提下,做好自然资源规划、保护、开发、利用及确权登记大文章,为全县“一核两带三为主”发展战略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硬核要素支撑。
1、争取的主要项目有: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占补平衡项目、增减挂钩项目、生态修复项目和地灾防治工程治理项目。
2.要素保障:一是争取建设用地指标1.1万亩,弥补了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缺口。完成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报批9600亩,其中重大项目5800亩。完成16万亩耕地提档升级,增加有效耕地面积3.6万亩,对结余的1.5万亩耕地指标对外交易,获收益14.6亿元,用于精准扶贫等民生项目建设。二是加强对绿松石和砂石料等矿产资源、铌稀土矿等战备资源保护和生态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绿松石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累计产值达30亿元。三是认真贯彻执行《地灾防治条例》,通过易迁避险、工程治理、汛期防守、日常监管等措施,地灾防治连续19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保障了1.6万户、近5万名滑坡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十三五期间规划工作成效
一是分类编制了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二是结合提升城市功能和优化人居环境编制了《竹山县城市设计》《竹山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竹山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竹山县绿地系统规划》、《竹山县供电专项规划》《县城水体景观规划》《县城生态照明规划》《城市排水(雨水)防涝规划》《城市供水规划》等多项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三是为南山公园、城西湿地公园、北门沟公园、恒升学校、职教集团迁建、中医院迁建、纵横大道改造、振武路改造、城西湿地公园、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卓尔﹒绿松石小镇、人民路改造、上庸茶城、文化客厅、竹山县行知学校、旺恒国际商贸城等重点项目提供规划及用地保障,确保了这些项目顺利实施。四是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启动了竹山县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城区空间战略规划、部分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村庄规划编制,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建设步入了“规划立城”、有序建设的良性轨道。
四、“十四五”期间工作规划
指导思想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城市发展方向,重点突出“一主一副”(竹山中心城区和宝丰县域副中心)和“一区六园”(潘口水电经济开发区、邓坪农产品加工园、通济沟现代物流园、鱼岭生态工业园、溢水循环工业园、莲花新型工业园和宝丰创业园)的发展。县城以扩大规模和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立足 “四纵八横两环”的路网构架,实施“东扩、西进、南拓、北延、中优”战略,构建“一核、两带、三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核”即依托老城区形成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为中心的核心区域;“两带”即堵河滨水景观带、南部自然生态山体带;“三组团”即渔岭组团、上庸组团、霍河组团),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建成融合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一体的园林城市、人文城市、生态环保城市。
战略机遇
“十三五”时期,竹山县坚持把系统化思维作为谋划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手段, 把“一核两带三为主”作为全县发展的战略定位,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15.9万贫困人口快速脱贫。与此同时,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楼盘林立,工业满园,城市功能分区合理,路桥管网配套齐全,广大乡村荒地变良田,秃山变绿野,土房变洋楼,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县委确立“一核两带三区”区域布局和“一体系三驱动”产业布局,着力打造“1115”产业集群,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建设“山水绿城、生态玉都、十星高地、秦巴强县”,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科学把握战略机遇,发挥职能优势,努力争取项目,并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是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基本原则
科学设置“生产、生活、生态”三道红线,做到“民生、生态与发展”并重。
按照“整合资源、优化功能、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理念,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围绕发挥要素保障作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重点工作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通过对堵河全流域生态修复和全域国土整治项目实施,确保全县耕地面积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省市对我县下达的指标,落实到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中,耕地质量有提升,基础设置配套提档升级。
生态矿业开发稳步推进。完成潘口、文峰两个绿松石和双台乡关沟、军产沟-大黄沟矿区饰面石材采矿权设置,对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到期矿权,一律收回矿权。完成砂石料资源整合,明确全县由1-3家企业有序开采砂石资源。
搞好堵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积极向上争取生态修复项目,对双台、楼台、溢水、潘口、城关、文峰、深河、上庸、官渡、柳林10 个乡镇2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地质环境、山体修复、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完成堵河流域水体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修复。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与地灾项目工程治理。全力推进“四位一体”(网络管理员、专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灾防网络建设,充分运用“人防+技防+物防”观测监测手段,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和巡查排查工作。积极向上申报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和地灾防治专业监测点建设项目,依托竹山通用机场投资1.5亿元建设地灾巡防基地,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应对保障能力。
围绕县委县政府“1115”体系建设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完成五福天地、五福景观桥、国际绿松石城、棚户区改造等一批综合商业体及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启动新长城影视基地、城北外环路、洪大路、宝丰工业园、鱼岭工业园满园计划等建设项目;围绕乡村振兴,突出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5+1”计划,加大对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对美丽乡村、示范村、环境整治村、省市挂牌督办村的村庄规划做到全覆盖;围绕打造“竹”产业链搞好服务,做大做强“竹文化产业”。围绕打造“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旅游目的地,整合女娲山、国际绿松石城、圣水湖、武陵峡、太和梅花谷、麻家渡绿松石特色小镇等旅游资源,做大文旅文章。
编制全域国土整治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搞好用地要素保障与规划审批。
重点包装项目
1.投资4500万元建设竹山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综合楼,占地面积约10亩,总建筑面积约6200㎡(含地下车库1800㎡)。
2.投资1亿元在潘口观山寺绿松石矿、文峰双包寨绿松石矿区开采绿松石。
3.投资4000万元在双台乡军产沟-大黄沟饰面用角闪岩矿、竹山县双台乡关沟饰面用角闪岩矿开采饰面石材。
4.投资1.135亿元完成官渡镇桑坪滑坡搬迁避让、深河乡章家槽滑坡防治工程、双台乡方家滑坡防治工程、官渡镇梁家小学滑坡防治工程、麻家渡镇罗家坡张家凸搬迁避让、城关镇南门菜园凸滑坡防治工程、大庙四庄坪滑坡防治工程、城关镇窑沟滑坡防治工程、得胜茶场铧厂滑坡防治工程。
保障机制
1、调动各方力量搜集相关资料,编制站位高统全局的项目库。一是广泛收集县领导在各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部门职责进行谋篇布局;二是集中对接省厅市局近年来向上争取项目走势,找准竹山在全市全省中发展定位,按项目找地块;三是结合“三生”空间布局,与各乡镇搞好对接,确保项目规划能得到乡镇支持,百姓拥护,发展需要。
2.集思广益聚合多方智慧编制发展规划。一是将规划编制任务下发到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股室,分门别类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由局办公室统筹,编制规划方案;二是对编制的方案和项目库集中上会讨论,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三是请求市局专家对规划方案提出修订意见,及时纠偏;四是及时采纳县领导对县城发展及产业布局的规划意见。
3、充分发挥规划的约束引领作用。通过不定期召开规委会,对项目规划的科学性进行集中审查表决,减少决策失误。
4、尽快实现“多规合一”。建立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完成多项规划数据整合,实现规划信息互联共享,实现“一张图”管地管项目。
5、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顺利推进项目规划落地。通过县内主流媒体,依程序公开部门规划编制情况,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对自然资源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监督,全力保障规划任务顺利实施。
竹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