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竹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 知

索引号
011446809/2022-34733
文件类型
通知
发文单位
县政府办
发文字号
竹政办发〔2022〕8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3月31日 16:31:13
效力状态
有效

竹政办发〔2022〕8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竹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竹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3月31日

竹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全民健身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贯彻落实《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精神,加快体育强县建设,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建设体育强县为目标,以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切实增强人民体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竹山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竹山加快建设“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作出积极贡献。力争到2025年,建成较高水平的涵盖健身设施、健身活动、健身组织、体质监测等内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2%,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3%,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

二、主要任务

(一)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构建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逐步实现场地便民化、组织网络化、活动系列化、健身科学化、资源信息化、服务均等化、体育生活化、体质优良化。开展体育强县创建工作,争创湖北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推动县域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规划建设竹山县综合体育馆,继续推进乡镇“新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建设,行政村(社区)、城市住宅小区“健身工程点”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并逐步提升标准。公园、绿地、广场配齐体育健身设施;新建居住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室外人均场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建设公共健身设施,社区落实配建全民健身设施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因地制宜配建场地设施,基本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支持公共体育场馆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服务。鼓励公办学校应当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场地。切实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运营和维护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坚持“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全民健身工作思路,形成大众健身普及活动、品牌健身活动、赛事活动互为补充的多元全民健身活动新格局。大力开展游泳、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行、门球、棋牌、柔力球、拔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健身活动。80%的乡镇主办“一镇(乡)一品”体育活动,全县每年体育健身活动达百次以上;继续强化竹山具有鲜明特色及影响力的“一地一品”全民健身品牌—“快乐周末、健康你我”活动。合理配置办赛资源,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培育自主品牌赛事,培养赛事运作团队,全面提升我县体育赛事的影响力,积极申办与竹山发展战略相协调影响大、级别高、效果好的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路亚舟钓等特色赛事,每五年举办一次竹山县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年举办或参与县内外赛事10场以上。

(四)激发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活力

规范完善以县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覆盖城乡、富有活力、就近就便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激发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活力。到2025年,实现县乡两级体育组织全覆盖,并向村级(社区)延伸;引导扶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健身团队等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或在乡镇备案的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0个;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探索推进县级体育总会、单项协会和体育社会组织联合承办体育赛事,逐步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自治、更新和发展能力。培育立足基层、服务百姓的示范性体育社会组织,为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和参与体育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五)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培训工程。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方式,推进科学健身讲座、健身技能培训、赛事活动组织等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普及推广体育健康理念宣传、健身方法、运动技能;广泛吸纳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教师、健身达人等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5人;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库,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与管理体系,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把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志愿服务体系;实施激励工程,定期评比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工作机制,规范国民体质监测站建设,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提高城乡国民体质抽样检测比例;强化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服务水平综合评比位于湖北省前列。

(六)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年体协等作用,推动职工、青少年、妇女、农民、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等重点人群参与健身。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校园化。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抓手,依法保证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每两年主办一次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展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突出问题的科学普及和体育干预,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发挥县老年体育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赛事活动,每年举办体育活动2次以上,同时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身休闲项目,逐步推进健身设施适老化改造。完善残疾人体育健身和康复设施,组织残疾人训练和参加上级各类赛事活动。组织妇女积极参与群众性健身活动,提高妇女身心健康水平。挖掘、组织和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

(七)加强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体教融合,完善政策保障,推动户外营地建设拓展,促使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切实将后备人才培养教育纳入教育规划,选拔优秀体育人才输送到上级体校和专业队,在省、市比赛中争金夺银。推动足球运动、山地户外运动、传统武术、健身操、智力运动等运动项目进校园,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健身休闲项目,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技能。依托竹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业余体校、体育中心、体育馆、游泳馆等场地,加强学生体育技能培训,拓展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开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赛事体系。

加强“体卫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构建集运动营养、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为一体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主动健身健康新模式。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医学,推动“体医结合”,探索建立体医融合机制,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全民健身大数据,指导群众进行科学健身。鼓励社会资本开办运动康复等机构。

促进“体旅融合”。依托我县独特的山水湖泊旅游资源,鼓励旅游景区举办登山、健步走、微马、自行车等赛事活动,支持旅游景区增设体验类健身休闲项目,策划、推出一批体育旅游拓展项目,着力建设南山体育公园、圣水湖国际马拉松基地和上庸镇水上运动小镇、文峰太和梅花谷微马竞赛基地、麻家渡总兵安自行车骑行基地、宝丰女娲山徒步登山基地、武陵峡寻源探险基地和九华山森林康养基地等健身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助推建设百里堵河运动风景廊道,助力乡村振兴。

(八)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依托上庸文化,发展水上运动产业,建设水上文化乐园。借助堵河文化,大力促进南部登山健身休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借助红色文化,开辟“重走革命路”全民健身长跑等赛事活动。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自媒体上开辟全民健身专栏,普及健身知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弘扬健康理念,传授健身技能,宣传健身效果,倡导群众参加并掌握1-2项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全民健身文化,发扬全民健身传统文化,为全民健身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县人民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挥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和全民健身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建立部门联动、分工合作、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本实施计划纳入日常工作予以落实,明确推动落实的具体举措。发挥社会组织在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培训、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县体育部门负责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报告评估结果。

(二)落实政策,保障经费投入

按政策要求加大投入支持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推动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严格执行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确保体育彩票公益金重点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群众健身消费。

(三)壮大队伍,提升服务水平

树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观,发挥人才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通过引进和培养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辅导、健康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升技术水平;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民间健身领军示范人物的发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扶持力度,重视对一线人员和工作人员中示范人物的培育,提升技能水平;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与教育、人社、文化、卫健、工会、残联等单位的人才教育培训相衔接,畅通各类人才培养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各类体育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科学管理,强化安全监管

科学管理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县政府主管部门科学安排赛事活动,加强赛事安全监管,落实管控职责;指导赛事活动主办方、承办方落实相关要求;切实加强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和资产管理,确保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服务达到应急、疏散、防疫、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确保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