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人 民 政 府
批转县发改局关于202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县发改局关于《202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已经县十九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2023年6月29日
202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县 发 改 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以上;主要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经济持续恢复、长期向稳向好的基本面,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七大行动”,加快构建“做优县城、做强三区、振兴全域”区域布局和“56513”产业体系,持之以恒抓好基础提升、产业提质、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改革创新、民生改善和风险防控等各项工作,建功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重点做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抓实项目投资,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底盘
全力以赴抓争取,精准把握产业政策、投资导向,积极争取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全年力争新入库项目200个,总投资240亿元以上。争分夺秒抓建设,聚焦交通、水利、能源、城镇建设等领域,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加快推进潘口抽水蓄能、竹山通用机场、鱼岭乡村振兴产业园、智慧城市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项目(一期)、绿色综合产业园(香水洞)、十巫高速南段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临空产业园项目,争取天池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尽快核准开工,确保双台乡新型复合金属产业园、南山公园等84个项目完工。多措并举抓招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卫浴汽配、特色产品加工等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战略性前瞻性产业,优化招商流程,完善项目评审制度,在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上下功夫,努力在引进头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行业百强企业上实现新突破。
二、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提高种植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品牌打造,不断提升本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引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力推进茶叶、生猪、食用菌等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实现茶叶总产值45亿元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成茶业百强县。加快推进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推动麻家渡涧沟梁、宝丰白沙河基地、溢水饲料加工厂建成投产,启动生猪屠宰、冷链物流、肉制品精深加工等配套项目。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加大郧巴黄牛、郧阳大鸡、中华蜜蜂等本地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和市场占有率。严把耕地红线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健全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提升行动。
(二)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编制开发区“一区六园”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落实“亩产论英雄”评价制度,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落实新供工业项目“增容2.0”,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卫浴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推进潘口观山寺、文峰双包寨采矿权设置,盘活麻家渡喇叭山矿权,实现国有资本参与绿松石资源开发。支持松吉机车制造、泰璞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中钢联新型金属复合材料二期和秦巴钡盐新材料循环产业园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有序引导企业进规,全年新增“四上”企业60家以上。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深入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加快推进工业技改投资,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隐形冠军企业20家,推动精密新动力在北交所挂牌上市。
(三)激活市场消费潜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竹山商贸综合体、冷链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县万吨恒温冷库;加强旺恒国际商贸城、兴坤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卓尔大客厅等一批专业市场和商贸中心建设。擦亮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名片,高标准编制完成《竹山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九女峰4A级景区创建,加快九华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配套完善县乡游客集散中心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硬件设施。发挥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带动作用,争创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强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以核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魅力。加快推进城北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园(一期)、绕城一级路、竹山老街改造、明清大桥建设和天然气利用、纵横大道污水管网修复、智慧城市、城区排水系统新建及改造等项目,完成19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位2000个、充电桩60个以上。推进全域乡村振兴,按3A级景区标准打造17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加快推进“擦亮小城镇”项目建设,完善农村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编制完成“六镇同城”发展规划,实施五房沟至麻家渡一级路建设,推动城关至上庸、潘口河至五房沟、通用机场一级路建成通车。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创成全省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活发展新动能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做实“一个窗口”,整治“社会中介”“体外循环”“隐形审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四个”环境,更好擦亮“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狠抓政策落实,打通助企惠民、纾困解难等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县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00亿元以上。加大外贸企业服务力度,鼓励企业扩产扩能,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以上、外贸出口完成13亿元。深化与石景山区、襄州区、越城区等协作帮扶单位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招商引资、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密切协作,争取更多项目落地竹山。
五、坚持减污降碳,加快美丽竹山建设步伐
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扎实开展堵河及其重要支流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县域地表水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以上。科学编制竹山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和堵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流域治理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推进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垃圾污水综合治理PPP项目,实施秦古尖山河、溢水邵家沟等小流域治理工程。严格落实林长制,完成植树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森林覆盖率、蓄积量分别增长0.3%和3%。加强圣水湖湿地公园保护,争创“国家重要湿地”。扎实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巩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加强环境准入管控,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探索碳权交易,指导重点企业参与省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实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
六、持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立足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整合提升城乡教育资源,规划新建明清幼儿园,支持实验(卓尔)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园。创新区域化集团化办学,着力破解“择校热”“大班额”难题,完成明清小学、潘口小学、南山五福堂高中建设,当年新增学位2000个以上,完成职教集团公共实训基地及校区扩容工程。推进健康竹山建设,做实县域医共体,加快县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实施乡镇卫生院迁建项目。深入开展“323”攻坚行动,全面完成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持续做好安幼养老工作。加强对重残、失能、留守、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持续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
七、提高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推进“八五”普法,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智慧矫正”体系建设,推进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模式运行。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加大信访投诉处理化解力度。完善公共法律实体平台建设,实现乡村法律顾问服务全覆盖。紧盯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关键领域,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加快构建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综合管理体系,推进乡镇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有效防范化解和降低各类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风险。精准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措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民生商品价格监测,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